编文:姜云功
绘画:谢京秋
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,他精于方药,处剂不过数种,心识锱珠,不假称量。针灸不过数处,若当灸,不过一两处,每处用艾绒灸灼七八次,病亦应除;若当针,亦不过一两处,刺下便知针感去向,病亦即愈,他随治随愈得心应手。
一天,府史倪寻和李延二人都得了头痛发热病,皆请华佗为其诊治。华佗察色按脉,问清病因,推究病机,断然指出:“倪寻当以泻下,而李延则应发汗。
二人惊呼,同声质问:“为何皆为头痛发热,治法确天地之殊呢?”华佗随做了一番解释。
他说:“倪寻头痛发热,是燥屎内积,腑气不通所致,则用泻下之法,以荡涤在里胃肠中的积滞;李迎头痛发热乃是风寒外袭,邪束肌表,故需用发汗之法,使在表之风寒随汗出而去”。这就是“同病异治”。
二人听后心服口服,按方服药。果真,翌日头痛发热全愈。
按语:头痛,头部疾病固然可以引起,但在很多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也能出现,原因如此之多,难以赘述。如此众多的疾病,皆可引起头痛。因此,“头痛医头”,“脚痛医脚”,显然是不科学的,这只是见到现象,没有抓住本质。应追本溯源,审证求因,才能“治病求本”,“对症下药”。只执一方一药包治各种原因的头痛,势必贻误病情,甚至惹出大祸。
本篇连环画免责声明,仅为本人学习阅读欣赏及宣传连环画家,不为传播,禁止商业使用。编辑不易,如果觉得作品还不错,记得请您点赞或关注,这将会带给编者创作动力与更大信心!
下一篇:没有了